全國2024年4月自考03291《人際關系學》真題及答案
點擊數(shù): | 發(fā)布時間:2024-05-25 16:34:00 | 收藏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tǒng)一命題考試
人際關系學試卷
(課程代碼0329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美國心理學家莫雷諾在20世紀30年代創(chuàng)立的人際關系評估法被稱作(D)
A.心理測評法
B.參照測量法
C.人物推定法
D.社會測量法
2.人際關系的發(fā)展規(guī)律受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支配,體現(xiàn)的是(C)
A.人際關系的社會性
B.人際關系的歷史性
C.人際關系的客觀性
D.人際關系的情感性
3.人和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在于(A)
A.人的社會性
B.人的創(chuàng)造性
C.人的主體性
D.人的能動性
4.相互作用分析理論的宗旨在于運用PAC人格結構模式來改善人際交往及其相互關系,其
中的關鍵在于保持自己的(B)
A.父母狀態(tài)
B.成人狀態(tài)
C.兒童狀態(tài)
D.青年狀態(tài)
5.1927年組織哈佛大學部分教授與西方電器公司有關成員開始“霍桑實驗”的人是(A)
A.梅奧
B.巴納德
C.西蒙
D.法約爾
6.提出“只有隨著生產(chǎn)力的這種普遍發(fā)展,人們之間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來”觀點的是(B)
A.馬斯洛
B.馬克思
C.梅奧
D.赫茨伯格
7.被看作是人際第一關系的是(D)
A.代際關系
B.婆媳關系
C.夫妻關系
D.血緣關系
8.通過比較穩(wěn)固的、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征稱為(C)
A.能力
B.興趣
C.性格
D.氣質
9.屬于身份權的是(C)
A.姓名權
B.名稱權
C.榮譽權
D.名譽權
10.容易導致自卑心理的氣質類型是(D)
A.膽汁質
B.多血質
C.多血質和膽汁質
D.抑郁質和粘液質
11.世界衛(wèi)生組織成立的時間是(B)
A.1945年
B.1948年
C.1955年
D.1958年
12.交際禮儀修養(yǎng)最重要的原則是(A)
A.尊重他人
B.謙虛謹慎
C.情緒穩(wěn)定
D.態(tài)度平和
13.在社交中容易產(chǎn)生羞怯心理的氣質類型是(A)
A.抑郁質
B.粘液質
C.膽汁質
D.多血質
14.酸葡萄心理體現(xiàn)的是哪種自我防衛(wèi)心理?(C)
A.幽默詼諧
B.升華轉移
C.合理化緩解
D.補償消除
15.以下體現(xiàn)批評技法的是(D)
A.這次你又出錯了
B.再犯錯,馬上給我走人
C.每次都是你,要好好反省
D.犯錯不可怕,關鍵是要弄清犯錯的原因
16.以下不屬于直系親屬關系的是(B)
A.祖父、祖母
B.伯伯、叔叔
C.岳父、岳母
D.父親、母親
17.在整個家庭關系中處于核心和主導地位的是(B)
A.父母子女關系
B.夫妻關系
C.兄弟姐妹關系
D.婆媳妯娌關系
18.在調適代際關系的技法中,兩代人和睦相處的前提是(C)
A.老青相依
B.尊老愛老
C.求同存異
D.密切合作
19.見面時鞠躬、拱手、握手并用的是(D)
A.日本人
B.韓國人
C.泰國人
D.新加坡人
20.“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反映的是(A)
A.競爭的普遍性
B.競爭的社會性
C.競爭的歷史性
D.競爭與合作的有機結合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1.人際關系的理論主要包括(BCDE)
A.謀略運籌理論
B.馬克思的社會交往理論
C.人群關系理論和人際需要理論
D.角色、戲劇和交換理論
E.人際關系認識平衡理論
22.體現(xiàn)封建宗法關系的描述包括(ABCE)
A.“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
B.“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C.“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D.《墨子節(jié)葬下》中說,“天子殺殉,眾者數(shù)百,寡者數(shù)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shù)十,寡者數(shù)人。
E.“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23.人際關系的“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功能表現(xiàn)為(ACD)
A.消除孤獨、交流情感
B.形成健康個性、健全自我意識
C.減輕痛苦、增加快樂
D.減少疾病、延年益壽
E.消除壓力、增強自信
24.法律關系與道德關系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ABCDE)
A.規(guī)定方式不同
B.產(chǎn)生時間不同
C.作用不同
D.執(zhí)行機構不同
E.強制程度不同
25.舒茨的三維人際關系理論中的基本人際需要包括(BDE)
A.關心他人的需要
B.包容的需要
C.社會整合的需要
D.控制的需要
E.情感的需要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6.人際關系學:是一門研究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并以此規(guī)律指導人們實踐,優(yōu)化人際關系的科學。
27.角色扮演:是指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社會職位、時間場合,面對不同的交往對象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
28.宗法關系:是以宗法制度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按家族血統(tǒng)遠近區(qū)分親疏貴賤的等級關系。
29.物質手段:是指用于進行人際交往的各種具有價值的物質。如金錢、煙酒、特產(chǎn)、文物等。
30.代際關系:是指上下輩兩代人之間的關系,泛指青年人和老年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31.人際關系的顯性結構包括哪些要素?
答:
①交往主體和交往對象。
②交往手段。
③交往環(huán)境。
④交往目的。
⑤交往過程。
⑥交往內容。
【評分參考】答對1點給1分,任答對5點給滿分5分。
32.簡述不同性質的人際關系的分類。
答:
①按其性質劃分,可分為對抗關系和非對抗關系。(2分)
②對抗關系,主要是指相互對立,不可調和的關系。(1分)
③非對抗關系,是指有矛盾但不是相互對立的,是可以調和的關系。(1分)
④對抗與非對抗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換的。(1分)
33.簡述影響人際關系的內在因素。
答:人際關系的內在因素指關系主體本身所具有的制約人際關系的因素。它是人際關系發(fā)生、發(fā)展的基本動力,在人際交往中起決定性作用。(2分)
影響人際關系的內在因素主要包括:
①生理因素。(1分)
②心理因素。(1分)
③社會因素。(1分)
34.簡述相容原則的具體要求。
答:
①相容就是謙讓,就是寬宏大量。
②相容就是豁達,就是容人之短。
③相容就是寬容,就是寬以待人。
④相容就是抑制,就是自我調整。
⑤相容不是懦弱,而是自信。
⑥相容是轉換器。
【評分參考】答對1點給1分,任答對5點給滿分5分。
35.簡述群體的特點。
答:
①群體內各成員在心理上意識到對方具有相互認知與同屬一群人的感受。(1分)
②群體內各成員在行為上相互依賴、交互作用、彼此影響,且具有互補性。(1分)
③群體內各成員在目標上是共同的。(1分)
④群體內各成員,共同遵守該群體的行為規(guī)范和規(guī)則。(2分)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6.試評述人群關系理論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
答:1933年梅奧出版了《工業(yè)文明中的人性問題》一書,提出了人際關系研究這一重大課題,標志著人際關系學的創(chuàng)立。羅特利斯伯格也先后出版了專著和與人合著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氣》,對人群關系理論做了進一步的闡述,為人群關系理論的創(chuàng)立和傳播做出了貢獻。(2分)
此后,研究者們以更廣闊的視角來探求企業(yè)中人際關系及其理論,并逐步集中到四個領域:
有關人的需要、動機和激勵的問題。(1分)
同企業(yè)管理有關的所謂“人性”問題。(1分)
企業(yè)中的非正式組織及人際關系問題。(1分)
企業(yè)中的領導方式問題。(1分)
評述:人群關系理論在管理學中具有重要影響,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首先,人群關系理論強調重視人的因素和人際關系在發(fā)揮人的積極性中的作用,主張研究改進人際關系技能,改變領導方式,重視非正式組織的人際關系等觀點,都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因素。(1分)
其次,人群關系理論也存在片面性。
(1)其創(chuàng)始人往往不恰當?shù)目浯笕穗H關系學說的影響和作用。
(2)具有將人群關系理論同其他管理科學對立的傾向。
(3)將人際關系狀況看成是實現(xiàn)企業(yè)效率的決定因素等。(2分)
37.如何正確處理男女生之間的交往關系?
答:男女生之間的交往是正常的人際交往;(3分)
要正確區(qū)分男女生之間的友情和愛情;(3分)
男女生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4分)
【評分參考】三方面分別展開論述,否則酌情加分。
六、案例分析題:10分。
38.《三國演義》中,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tǒng)去拜見孫權,“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龐統(tǒng)又見劉備,“玄德見統(tǒng)貌陋,心中不悅”。孫權和劉備都認為龐統(tǒng)這樣面貌丑陋之人不會有什么才能,因而產(chǎn)生不悅的情緒。請根據(jù)案例回答:
(1)案例中的現(xiàn)象屬于人際認知中的哪種心理效應?(2分)其內涵是什么?(4分)
答:屬于人際認知中的刻板印象。(2分)刻板印象是指人際交往中,對某人或某一類人進行簡單概括歸類,形成比較固定的印象或看法。(4分)
(2)請舉出兩個例子說明這種心理效應的表現(xiàn)。(2分)
答:例如,在人際認知中認為英國人彬彬有禮講究紳士風度,但傳統(tǒng)保守;法國人開放、浪漫,但自由散漫,這是因對象國籍不同形成刻板印象。再比如“無奸不商”,這是社會上對商人的一般看法,這是因職業(yè)不同形成的刻板印象。(2分)
(3)這種心理效應的危害及如何防止出現(xiàn)此種認知偏差?(2分)
答:刻板印象往往會阻礙我們對某一類人中的個體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在人際認知中,要克服刻板印象的影響,打破固定化,這樣才能相對客觀地、準確地了解交往對象,防止出現(xiàn)認知偏差。(2分)
-
THE END
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權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